1、树立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思想,提高安全环保意识,加强安全责任心,严防各类事故发生,对参加实验的学生积极开展安全环保教育、管理工作,并签订安全责任书。
2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定的易制毒化学品、易制爆化学品、病原微生物、实验动物、特种设备、实验“三废”等安全管理制度,落实学校的教学过程安全管理规定。
3、对自己分管的实验室、药品室、菌种室、准备室、仪器室等严格管理,做好防火、防盗、防水、防爆、防触电、防污染、防中毒、防传染等安全管理工作,确保不出安全环保事故。
4、坚持每天对自己分管的房间进行安全巡查,并做好巡查记录,发现隐患及时排除,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本学院主管实验室安全的负责人汇报。能正确使用灭火器,熟悉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。
5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,协助实验教师维持实验教学秩序,不私自转让、出租、出借学校公物,严防学生将化学品、实验器具等带出实验室。实验室无人时及时锁门,避免学生单人在实验室内从事危险品作业。
6、确保实验“三废”达标排放。严格按照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》收集、处置实验废弃物,对自己处理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实验“三废”,特别是含汞、铬、镉、砷、铅、镍等重金属的实验废弃物;带苯环的有机废弃物;剧毒、高毒、致癌、致畸、致突化学品产生的废弃物等,配备收集容器,分类收集,妥善保存,按学校要求及时统计上交;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废弃物,及时作灭活处理,确保不向外传播。
7、节假日前,对自己分管的实验室、药品室、准备室、菌种室等进行全面的安全卫生检查,关好水管、门窗、电源、气源等;对危险性大、性质不稳定的化学品,定期检查,确保不出安全事故。
8、认真执行学校低值易耗品及化学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,严格实行“五双”制度,并按规定程序申购(或领用),做好库存、使用、废弃物处理等记录,化学品存储不得超过两周用量,标签不清的药品瓶及时更换标签,熟悉本学院实验室各类安全环保事故的应急预案。
9、定期检查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,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,并做好运行记录,发现隐患,及时处理;对自己分管的危险化学品、传染性病原微生物、实验动物等建立账本、定期检查盘点,保证帐实相符,做好出入库和使用记录。
10、在实验室工作期间穿防护服,特殊环境下戴工作帽、手套、防毒面具等,加强个人劳动保护。不得在实验室内吸烟、饮食。
园艺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9年4月1日